新华社济南3月18日电(记者滕军伟)“战役英豪任常伦,他是黄县孙胡庄的人,十九岁参与了八路军,交兵赛猛虎,冲击在头阵……”这首《战役英豪任常伦》的革新颂歌,至今仍传唱在“任常伦连”和英豪的家园。
任常伦1921年出生于黄县(今龙口市)东南部山区孙胡庄村的一个贫穷农人家庭。
1940年8月,任常伦参与了八路军,同年10月被编进八路军山东纵队五旅十四团二营五连。
从第一次战役开端,任常伦就显露出英豪本色。入伍头几个月,因为我军兵器缺少,任常伦没有发到枪。1941年1月,我军与日军在掖县(今莱州市)城南打开激战。任常伦担任往阵地送弹药,当他把最终一箱弹药运到阵地时,战友们的子弹现已打光,正在和敌人进行白刃战。他看到一个战友体力不支,马上放下弹药箱,从背面猛地抱住敌人,战友顺势刺中了敌人膀子。他乘机夺下敌人的大盖枪,回手一刺,成果了敌人。战役完毕后,营部把这支枪发给了任常伦。
入伍4年多,任常伦先后参与战役120余次,9次挂彩,身上11处挂彩。每次挂彩,他都是轻伤不下火线,重伤不叫苦,从始至终坚持战役究竟。1941年,他荣耀地加入了我国。
1944年8月,任常伦到会了山东军区战役英豪代表大会,被选为主席团成员,并获山东军区一级战役英豪称谓。会议期间,有记者屡次采访他,他总是谦善地说:“比起其他英豪,我做得还不行,仍是写写他人吧,我只觉得想起毛主席,想起党,想起贫民受的苦,就什么也能豁上了。”
大会刚完毕,日伪军就纠合1000余人,对牙山根据地进行扫荡。任常伦听到音讯后,日夜兼程赶回部队。此刻他已屡次挂彩,肩部嵌着弹片,身体还没有彻底康复。部队首长考虑就任常伦的身体健康情况,组织他歇息几天。但任常伦坚持要求上前哨,他说:“不让我交兵,我受不了!我不能眼睁睁看着鬼子胡作非为!”
战役打响了,抗拒的敌人在小钢炮、掷弹筒保护下,抢占了制高点左边的小高地,严重威胁着团指挥部和兄弟排阵地的安全。担任副排长的任常伦自动请战,带领九班夺取了小高地。不甘心失利的敌人,趁我方立足未稳,在强烈炮火的保护下,嚎叫着冲了上来。
任常伦和九班兵士凭仗“人在阵地在”的精力,接连击溃敌人6次反扑。子弹打光了,就和敌人进行白刃战。激战中,任常伦不幸头部中弹,壮烈献身,年仅23岁。
为了留念这位英豪,黄县人民政府将孙胡庄改名为常伦庄。他生前地点的连队被命名为“常伦连”,他的献身日被定为建连留念日。他生前从敌人手里抢下的、创建杰出战功的“三八”大盖枪,被陈设在我国人民革新军事博物馆。常伦庄建起了任常伦英豪留念馆,每年都有大众采纳多种形式来此思念这位英豪。